謄本vs權狀 你分得清楚嗎❓

2024/12/30

▊ 謄本vs權狀 你分得清楚嗎❓▊
對於買房有興趣的朋友,一定有聽過「謄本」、「權狀」這些詞,
但你知道它們有什麼不同嗎?小編今天會用簡單的譬喻法來幫大家解惑!

🔵 謄本是什麼?(不動產的詳細資料)
簡單來說,謄本就是一本不動產的「履歷表」,裡面記載了這棟房子從蓋好到現在的所有經歷,包含誰是屋主、有沒有貸款、有沒有其他人在上面設定權利等等。能讓我們更了解這間房子的過去。

🔵 權狀的介紹(不動產的身分證)
如果說謄本是房子的履歷表,那權狀就是房子的「身分證」。
權狀上會記載房子的基本資料,像是地址、面積、所有權人等等。
權狀就像是一個證明,證明你是這間房子的合法擁有者。

🔵 謄本的種類
謄本主要分為三類:
● 第一類謄本: 記載不動產的基本資料,像是所有權人、面積、坐落位置等等。
● 第二類謄本: 記載不動產的變動情形,像是過戶、設定抵押權等等。
● 第三類謄本: 記載不動產的設定或變更情形,像是設定地上權、典權等等。

🔵 謄本要怎麼看?
謄本雖然看起來有點複雜,但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就能輕鬆看懂:
● 標示部: 這部分就像是房子的「戶口名簿」,記載了房子的基本資料,如登記日期、登記原因、面積等等。
● 所有權部: 這部分會告訴你,這間房子現在的屋主是誰,以及他擁有的權利範圍。
● 他項權利部: 這部分會顯示這間房子有沒有設定抵押權、地上權等等,也就是說,除了屋主之外,還有沒有其他人對這間房子有權利。

⚠️買房小提醒: 看謄本時,建議找專業人士協助,以免踩到地雷! 買房前一定要仔細看謄本,確認房屋產權清楚,才不會後悔莫及!

謄本和權狀是買房時不可或缺的兩大文件,透過謄本,我們可以更了解房屋的歷史和現況,保障自己的權益。
✨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楚地認識謄本和權狀!